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喊著口號要進行創新,要將中國從“中國制造”上升為“中國創造”。這種良好的愿望不管是從民眾還是政府訣策者角度來看,都是正確的,都是中國經濟發展要求的必然結果。但身在壓縮機行業的筆者卻有疑惑:中國壓縮機何以能夠完成從制造業大國向創新性國家的華麗轉身?!
中國過去的改革開放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繁榮,但由于歷史上不完善的經濟制度間題和意識導向,導致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多數人的價值觀扭曲:以經濟實力的強弱來判斷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有“不管是白描和黑描a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之論。在中國博大精深的語言體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既而帶來各種不同的行動。“一切以經濟為中心,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可現實的發展恐怕早已不是當初所設想的樣子了。一切都以經濟為中心,該抓的沒有抓,該硬的沒有硬,喊了多少年的“創新”依然只停留在口頭與紙面上。
過去中國運用“皇來主義”,希望輕裝小跑趕上西方強國,那是歷史的需要,這一訣定有其積極意義。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我們從西方強國引進了發展經濟和技術研究所必需的設備,但這種“短期、抄近路、投機”的行為被整個社會、各行業完全依賴時,損失的不僅僅是中國本身的基礎研究和中國人的進取精神。壓縮機行業內,存在不少三五人租一個辦公室就敢注冊品牌,號稱是集壓縮機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專業性現代化公司。實質上,他們所代理、生產的劣質機器和零配件往往是整個壓縮機行業健康發展的害群之馬。而相對較低的準入門檻,與松散的管理,更是使得進入壓縮機行業撈一把就走的人不少,毫不在意行業之水是不是被攪渾。
更為糟糕的是,很多制定的考核機制,使得過去及現今的管理層、執行者習慣了這種所謂“不會犯錯誤”,而且可以取得業績快速進步的穩當行為。
時代在變化,中國早應該擺脫這種發展和思路理念,但現實的情況是“自力更生”的信念早已被大多數人忘卻了!行內產品從理論研究到實際生產,十年前采用的外國理論和生產手段,十年后依然如此,沒有絲毫改變,這不僅在壓縮機行業,在整個工業設備關鍵技術上基本都如此——不得不說這事中國工業發展的悲哀!
創新生存的土壤
新中國建立起來了,建國者的理想能否實現?能否實現當初設想的愿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發展經驗,已不能適應今時的歷史現狀。彼時,由于國際形勢和意識形態,新中國請來蘇聯老大哥幫忙,建立了當時符合建國者理想和意識形態的前蘇聯工業結構。新中國工業基礎薄弱,“貧窮不是共產主義!”老大哥看在所謂的兄弟情誼,過來幫了一會兒忙,可人家也有自己的想法,又回去了口怎么辦?我們不得不從別人那里買來工業基礎發展必須的設備和技術,進行經濟發展和研究。明明知道其中充斥著慮假和訛詐,但也沒辦法,這是無奈的選擇!依靠別人不是長久之計,和平穩定才是發展的前提。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有志、有能力的華人、華僑在得知新中國的強烈愿望與需要,并創造了適合的環境后,大批回到艱苦的新中國發揮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理想。不久,新中國就獲得了預期的戰略效果和工業發展所需的基礎條件。那些令人激動的成果的實現,我們后人應該感謝先驅們的務實和老一輩科技專家樸素的精神及國際友人的慷·慨,但一個不能不提的前提是:當時的歷史環境雖然艱苦,但非常適合創新。創新從來就是一種變化,只有具有擁抱變化的環境,才可能孕育出創新的果實。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更大的創新之舉。1979年后,中國人開始活躍起來了。國家的貧窮和落后,不能說明中國人的原始基因就是呆板的。呆板或許只因中國長期浸淫于孔老夫子的教條和“打倒資本主義”等各種壟斷統一的思想形態。改革開放,在有志之士和“解放思想”的進步社會思潮醒酬灌頂下,這頭睡熟的東方雄獅開始醒來。也就在那個時候,中國上下破舊立新,創新的氛圍非常濃厚,創新精神被極度發揚,創新能力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中國人的自信也變得越來越強,隨之而來的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多數人也從饑餓到衣食豐足,但也僅僅是衣食豐足而已!
然而,中國人的價值體系也在此階段被重塑,“一切以經濟為中心”的思想占據了中國人全部的思想,也指揮著國人的行動。“不管是白描和黑描,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描”的行為標準衡量著一個人的能力大小和社會價值。“勞動只是因為社會分工不同”的樸素理念,沒有在我們自稱為社會主義的國家得到認可,反而在我們過去教科書中描述的“萬惡的人剝削人的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得到發揚光大。與此同時,由“一切以經濟為中心”的思想延伸出來的金錢思維導致了個人活動、企業團體急功近利,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大局和長遠發展。
單從壓縮機行業內和市場上來看,就存在著大量與整個社會都極為相儀的短視行為與市場亂象:假外資、洋品牌,無證無授權無品質保障的售后與零配件市場,隨意夸大產品、技術商業化程度等。
頑固的既得利益集團
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幾乎是人的本性,連動物都如此,更何況我們這個以家族式團體為單位的高等人類社會。我們不僅僅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自己能夠世代繁榮。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社會地位,必然需要保持環境的穩定。任何變化對既得利益者都是一種威脅和對利益平衡的破壞,既得利益者需要的不是變化進步的創新,而是不變的穩定,甚至是倒退的固守。
靜態的穩定和動態的創新天生不是一類。經過}0多年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變遷,我們可以看看身處其中的國人價值觀的變化,有多少人成了維持當前利益狀態穩定的既得利益者,又有多少人仍舊抱著當初的那種創業創新精神?其實大都所謂事業有成了,得到了社會的尊重(不管是自己以為,還是別人認為;不論是真的尊重,還是敷衍),都開始擔心自己辛苦一輩子換來的足以炫耀的資本被變化的社會所吞噬,因此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維持現狀,不讓自己的所得被他人占據,阻止一切可能的不利變化。而要維持這種狀況,就需要一個足夠強大的利益團體,甚或是階層。相同利益的人們勾連在一起,用權力換取利益,用利益鞏固權力,自己不進步,別人也別想用進步的技術來超越我,于是抱團阻止進步的創新行為、阻止權利和利益的合理分配與有效執行。
當今的中國,在經濟實力、科技基礎和國際地位上已然與改革之初不可同日而語,時代變了,中國的內部環境變了,國際環境也變了,市場也變了,許許多多的東西都變了,然而還有許多早該變卻總也變不了的東西。
在近3。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利用經濟全球化和比較經濟的優勢,在經濟上快速積累了相當多的財富,也解訣了眾多人相對的貧困。我們在努力趕超世界強國,在為中國社會及世界做自己的貢獻。但為什么中國的社會環境變得讓年輕人和老年人都抱怨呢?為什么我們曾經景仰的老師、學者、教授、專家被我們很多人所鄙視?為什么說我們的大學逝去了,不再是凈化人們心靈的圣地而變成了商業場所,成為了老師和學生及家長們做壟斷而于社會進步沒有任何價值的生意?
為什么我們的科研機構擁有聲稱世界一流的科研設備和到年底拼命都花不掉的資金,卻研究不出來什么像樣的東西?為什么真正創新的產品在進入市場的門檻中死掉了?為什么我們總是做追隨者,不能且不愿做領跑者?……這些看儀和創新沒什么關系,但卻是最根本的關系口表面看儀混亂不堪,本質卻很單一,只因“利益”二字!
中國要做到真正的創新,就要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從憲法的高度來保護個人利益、合理分配社會資源、科研人員的認真態度和科研心態、加強行業規范……這些不僅僅是說說,而是要落到實處。
不得不說,中國壓縮機行業需要科技創新的土壤和環境,才能鞏固先行者得之不易的成果,才能贏得進一步跨越性的勝利,也才能贏得未來!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
作者:德耐爾@德耐爾空壓機 空壓機修訂日期:2012-04-05
本文DENAIR版權所有,未經批準轉載必究。
對此文章有什么疑問,請提交在留言本
(本文由德耐爾空壓機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y2008zyt.com)